文末留言互动 拆盲袋大礼包华泰国际
重庆新晋打卡地——江北α~台,与单轨2号线李子坝站,隔江相望。摆好Pose,张嘴,a~,就能口“吞”一辆单轨列车。
为了这张“生吞列车”的错位照,不少游客专门到重庆,在固定的卡位排排站。
不过,对于还没有到过重庆的少年,可能会好奇:这种“单轨穿楼”的奇特景观,是先有单轨还是先有楼?楼上的住户难道不嫌吵?……
在重庆,李子坝的“单轨穿楼”只是城市交通的一个缩影。想要走近这座“8D”城市,搞清楚它的交通“真面目”,总第010期《少年行》的大杯文章《张嘴,a~哈哈,“吃”个单轨》,不容错过!
宝藏主笔袁瑞清(点击打开→),带孩子们在阅读中提前抵达拥有魔幻交通的重庆!
这一期的精彩内容,还有——
●周朝人怎么玩音乐?走进 湖北省博物馆,到曾侯乙编钟上找答案。
展开剩余93%●入侵物种小龙虾,咋成了江苏盱眙的美食代表?
●寿光蔬菜被施了什么魔法?一棵西红柿树,一年结20万个果。
●到安徽宏村,当个画中人,瞧一瞧 “中国画里的乡村”长啥样?
…………
本期精彩内容预告
总第010期《少年行》,即将抵达少年手中。本期亮点都有啥?我们先来“抢个鲜”!
以下分享仅为部分内容,更多完整版和精彩内容,请打开《少年行》第010期阅读哦!
大杯文章·抢鲜看
《张嘴,a~哈哈,“吃”个单轨》
第一次来重庆的人,大概率会怀疑自己的眼睛——
感觉在1楼,其实是在22楼。
地图上的同一点,可能是山顶的咖啡店、山腰的马路,又或者是山脚的超市。
重庆被戏称为“8D城市”。
“D”是英文 Dimension的缩写,指空间维度。“8D”形容重庆空间复杂,仿佛多维世界。这里的路牌普遍不标注“东南西北”,有些路压根儿就是波浪形,甚至“O”形的,动不动就上坡下坡,通常要加上“上下左右”的参照物,才能搞清楚自己在哪儿。
这是重庆山地地形造成的。它地处四川盆地东部的褶皱地带,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90%以上。仅主城区,就有中梁山、铜锣山等4条山脉穿城而过,“城在山中,山在城中”。
…………
李子坝站“吃单轨”成风 ;解放碑地下环道仿佛巨型迷宫 ;红岩村地铁站深入地下116米,坐地铁得连乘8部扶梯;苏家坝立交桥螺旋上升,“飞离”地面72米……就连电梯都被“搬”到室外,中国第一部城市客运电梯在两条马路间上下“奔走”。
(原文摘编)
△李子坝站
内容主线
▶ 列车穿楼而过,站台藏在大楼里。
▶ 28个停车场组成“地下迷宫”。
▶你以为是1楼,其实是22楼。
▶小巷公交,专钻背街小巷。
▶进最深地铁站坐8部扶梯华泰国际,耗时10分钟。
▶20条匝道的立交桥像团麻,设计者自己都迷了路。
▶重庆人过的桥,可能比你走过的路还多。
▶快看,“公交车”也在天上飞!
▶既要快,又要不迷路,还要体验8D交通?招手拦辆“黄色法拉利”。
跨学科知识点
▶ 自然地理 | 借助山势,把高层秒变多个多层。
▶ 交通建设 | 单轨穿楼,一图看明白。
▶ 导航工程 | 地下迷宫?不怕,“北斗+5G”助你闯迷宫。
▶ 体育竞技 | 垂直马拉松是什么?
▶ 物理力学 | 平稳的螺旋形大桥。
▶ 历史文化 | 商周时期,巴人就擅“舟楫之利”。
▶ 气象 | “黄色法拉利”,是怎么来的?
拿到杂志后,试着找找这篇文章里还有其他哪些跨学科的知识点吧?
加料区
中杯文章·抢鲜看
《吃顿有档次的饭
得“金声玉振”佐餐!》
“叮叮咚”……
这不是普通的民乐演奏,而是湖北省博物馆的编钟演奏曲目——《楚调》。典雅的钟声,像来自上天的庄重嘱托。
40多年前,湖北省随州市挖掘出了一位叫“乙”的曾国诸侯之墓。这位在史书上找不到名字的“曾侯乙”是位“隐形富豪”。他的墓地出土了1.5万余件文物。其中,价值最高的是一组编钟,多达65只,人们叫它“曾侯乙
编钟”。
这组编钟历经2400多年岁月,保存完好,音色依然清越。
…………
出土乐器不稀奇,自带“使用说明书”的乐器,可不多见。曾侯乙编钟上有3755字的铭文,每只钟的音阶都有文字与之一一对应。这种形式是世界独一份。
和档案、文件、照片、图画、碑刻等静态文献不同,作为乐器的曾侯乙编钟,通过演奏可以直接验证古代乐律理论,是一份“活档案”。这在人类文明史上绝无仅有。
今年4月,曾侯乙编钟这一横跨音乐、历史、科技、考古、艺术界的“多才多艺”的文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华泰国际,成为全人类的珍贵记忆。
到武汉,听一听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所说的“雅音”!
(原文摘编)
△曾侯乙编磬
内容主线
▶在周朝,吃一顿有档次的饭,得有“金声玉振”佐餐。
▶ 爱音乐,是曾侯家祖传的。
▶ 乐器摆放有规矩,天子诸侯各不同。
▶ 编钟音色超美,“青春痘”立了大功。
▶ 音乐界“万国通”,“外国人”来了也会演奏。
▶ 闷声发大财的小小曾国。
▶用2400年前的编钟,演奏流行乐又该有多美?
有趣又实用的知识点
▶ 先来认识一下“编钟家族”吧!
▶ 编钟为啥还有“青春痘”?
▶ 曾侯乙都有哪些“宝贝”?
▶ 你能找到曾侯乙吗?
△《鼓舞图》
一组2000多年前的战国编钟,这篇文章从其形制、“合瓦形”设计,到音律、音阶,到铭文、礼制、墓葬制度,再到矿产冶炼,可谓极致拓展了人文地理知识素养的边界。
看过这篇文章的孩子,再到湖北省博物馆看曾侯乙编钟,应该会是更加“高维”的视角了吧!
更多中杯文章 请查阅010期《少年行》
特约专栏·抢鲜看
《“湖光岩”是个湖》
马志飞
地质科普作家
著有《石头记》《玻璃地球》《小石头里的大
秘密》等书。
我来到广东省湛江市西南部一个湖泊的岸边,远远望见陡峭的崖壁上刻着三个大字,张口就念出“岩光湖”,没想到却引来身边人一阵哈哈大笑。他们告诉我,正确的叫法是“湖光岩”。
湖光岩的轮廓近乎圆形,东西方向长约1.9千米,南北方向宽约1.4千米,湖面2.3平方千米,汇水盆地面积约3.5平方千米。这个中型湖泊,来头儿可不小。
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丞相李纲因坚持抗金而被贬谪(zhé)海南。途经雷州(今雷州半岛),他受好友盛情邀请,前往一湖边赴约。恰逢中秋,湖面如镜。在月光映照下,岩壁与湖水交相辉映,宛如一块巨大的宝石在闪烁。李纲被这片宁静而神奇的岩壁景观深深吸引,于是挥毫写下“湖光岩”三个大字。“湖光岩”便成了这个湖泊的名称,流传至今。
地质学家调查发现,湖光岩是一座封闭的淡水湖,湖面海拔23米,周围环绕着一圈由火山碎屑岩组成的岩壁,最高海拔仅87.6米。这些迹象表明,湖光岩的形成与火山活动有关。
(原文摘编)
△湖光岩
更多特约专栏 请查阅010期《少年行》
本周的主笔专栏,宝藏主笔给孩子们分享了哪些新鲜有趣的内容呢?
南腔北调>蚂蟥听不得水响
课本成语行>更上一层楼
奇怪的食物>龟苓膏里真有龟
排队吃果果>鲜荔枝惹祸
动物园里的明星们>爱晒肚皮的环尾狐猴
礼物猎人>敦煌伴手礼不完全攻略
主笔专栏·抢鲜看
《蚂蟥听不得水响》
袁瑞清
《少年行》主笔
专栏 >南腔北调
儿时生活在农村,每到春日插秧时,水田里一种幽灵般的生物,总让人不寒而栗。
这就是蚂蟥,学名水蛭,一种环节动物。它身体扁长,在水中行动敏捷,能波浪式游动;在水草、石块或泥土上,以尺蠖(huò)式移行,即通过断续的拱身和伸展动作,如同用手拃(zhǎ)长度。蚂蟥常生存于稻田及附近的沟渠、池沼或潮湿的丛林中。
蚂蟥最令人厌恶和害怕的特性,是嗜吸人畜之血, 饱餐一顿后,体重可增至吸血前的5~10倍。它的唾液中自带“天然麻醉剂”,叮咬人畜不痛不痒。当你发现时,它已吸得肚皮浑圆,隐约透出一股暗红色来。
…………
蚂蟥虽无听觉器官,却能感知周围水体的微小振动。一旦平静水面波动,它们就会如饿狗抢食般,迅速向水响方向集结。用成语“趋之若鹜”来形容,最为贴切。
用重庆话讲,就是“蚂蟥听不得水响”。这句话常用来讥讽爱凑热闹或逐利的人——“身上拴根红腰带,十处打锣九处在”,哪儿热闹往哪儿拱。
…………
不过,蚂蟥虽然面目可憎,但其中一些品种,如宽体金线蛭、日本医蛭等,却是难得的药材,中医用于抗凝血、抗血栓。
《本草纲目》还记载一事:楚惠王吃凉拌菜,见上有水蛭,担心累及下人,便悄悄将其吞下。神奇的是,楚惠王不但没事,还顺带治好了积血之病。此事虽真实性存疑,但至少说明,明代已有水蛭入药。
(原文摘编)
△插秧
更多主笔专栏 请查阅010期《少年行》
少年行
《少年行》由《阳光少年报》出品,是国内少见的原创青少年人文地理素养杂志,读者是8岁+少年及其父母。每期杂志,孩子能收获8万多字的高品质人文地理知识积累,全年12期阅读积累可达百万字。
聚焦 人文地理内容方向, 覆盖全学科素养,专门为青少年创作, 《少年行》用有价值的阅读带孩子和世界见面,帮助孩子建立对复杂世界的多维认知。
在脚步暂时不能抵达的时候,孩子可以通过《少年行》 “纸上旅行”,深度了解和认识世界。 陌生的街道、不同的乡音、深厚的文化、新奇的食物、从未见过的动植物……点燃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每读一篇文章,就相当于一次深度旅行,比屏幕里的世界更真实、更精彩。
世界很大,先用阅读抵达吧!
发布于:河南省恒汇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