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吴曜彤 青岛报道亿腾证券
清晨,打开手机,轻点屏幕,果园的温度、湿度、光照数据实时跳动;走进村数字调度中心,大屏上全村产业、环境、治安等信息一览无余;游客通过小程序预订了村里的非遗体验项目,系统自动规划了最佳游览路线……这一幕幕场景,正是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达尼村作为数字乡村示范点的生动剪影。
“智慧大脑”管全村,数据跑出加速度
走进达尼村数字乡村调度中心,一块巨型电子屏格外醒目。屏幕上,全村土地资源、产业分布、人居环境、旅游热力等数据动态更新,3S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精准勾勒出村庄“数字画像”,物联网设备实时回传农田、河道、道路信息。“过去靠腿跑,现在靠数跑。”达尼村逄键玲道出了村庄的技术之变。
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亿腾证券,达尼村将分散的农业、生态、文旅、治理数据“一网打尽”,建成覆盖全村的数字底座。通过“乡村资源一张图”,耕地、林地、宅基地等信息透明可查,土地流转纠纷减少70%;“产业融合一张网”打通电商平台,村里特色产品、手工艺品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200%;“人居环境一码通”让村民随手拍、随时报,垃圾处理响应时间从24小时缩短至2小时。
共治共享:村民从“旁观者”变“主角”
数字化不仅改变生产方式,更重塑治理模式。达尼村开发乡村共治APP,村民可在线参与议事、监督村务、申报补贴。“以前开会人难齐,现在群里发个投票,半小时就能定大事。”村干部王武涛举着手机笑道。系统还接入“雪亮工程”,AI摄像头自动识别火灾、溺水、交通违规,村内安全事故率下降90%。
从“望天田”到“智慧田”,从“土特产”到“云品牌”,达尼村的蜕变印证,数字乡村不是冷硬的“技术秀场”,而是有温度、能造血、可持续的振兴之路。当每一块土地被数据唤醒,每一位农民被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便拥有了无限可能。
恒汇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